查看原文
其他

扶贫攻坚·山海相牵③ | 山路弯弯,电商来了!

美丽西湖 美丽西湖 2021-10-15





扶贫攻坚·山海相牵



脱贫攻坚以来,西湖区结合自身电子商务产业强区优势,为对口帮扶地区送去“电商大礼包”。培育本地电商人才、孵化本土电商企业、为当地带去就业致富的机会。


曾经走不出大山的农特产品,如今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卖到大江南北去,让对口帮扶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产业园

能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去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羊场镇羊场村有一个“快递代收代购点”,刘本树是本村村民,也是网点的老板,平时就是帮不会网购的村民在淘宝等网购平台买东西,以及收快递。


今年7月,他暂时离开了网点,来到20多公里外的文德关,在西湖电商产业园连续上了两期免费的电商培训班。



“过去,我也不太懂电商。比如有村民提出需求想买个肥料,总是要和他们沟通很久,有时候还买不到合适的,还得花时间和精力退换。现在好了,我成了全村人的‘小灵通’。”刘本树说,通过在西湖电商产业园的学习,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利用西湖区来的专业老师教授的方法,在询问村民需求后,货比三家,选择功能、价格最合适的产品。


除此以外,刘本树开始帮村里农户卖货。他自己在平台上开了店,还教村民卖货,村民们真的将自家的农产品卖了出去,这给大家非常大的鼓舞。


西湖电商产业园缘起2018年。西湖区挂职干部孔利华和吕尧平来到镇远县,马不停蹄地考察了12个乡镇。“这里环境优美,农产品品质优良,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销售渠道。西湖区的电商较为成熟,我们在想,怎么样通过网上带货、整合平台,将黔货带出山。”孔利华说。


在西湖区发改局的推荐下,通过近一年的洽谈和园区建设,西湖电商产业园在2019年7月15日试水电商直播。当时正值当地的特色“红桃节”,以此为契机,西湖电商产业园通过5天直播,吸引了30万人通过线上购买镇远红桃。


2019年12月,西湖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一期规划30亩,园区主要划分了企业孵化区、实操培训室、理论演播室、镇远西湖特产馆、网红直播室、产品摄影室等板块。



来自西湖区翠苑街道的企业——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招商运营。充分借鉴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镇远·杭州西湖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成为黔东南州的电商示范区、互联网营销基地、黔东南州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截至2019年底,西湖电商产业园共销售3000万元农产品到全国各地。


更为重要的,西湖电商产业园还为很多像刘本树一样想脱贫致富的镇远人提供免费的电商培训,助力打造本地“网红”。截至目前,共培训2200余人次。


渠道建立起来后,今年,西湖电商产业园开始2.0版的建设——助推产品“品质化、品牌化、标准化”,打造镇远县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电商服务体系。



一辆辆物流车,拉着贵州镇远县的鲜花饼、林下鸡、腊肉、有机大米……向四面八方而去。曾经走不出大山的农特产品,如今只需要通过电脑和网线,镇远人就可以将家里的好产品卖到大江南北去。



一家本土企业

带动5000余户农户


朱大丁是个90后,也是土生土长的黔东南州黎平县人,他年轻、有活力、有想法、热爱自己的家乡。


现在,他是贵州真的有货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的有货”)的总经理。



“真的有货”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的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孵化企业。这也是一家年轻的、有活力的企业。主营业务就是“黔货出山”。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然而黔东南的好山好水,孕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


在凯里市挂职的扶贫干部罗振介绍:“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虽然不是农产品的种植基地,但它是整个州的中转站,黔东南所有的货物,必须到凯里中转。”


扶贫干部深知,要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就要利用凯里的优势,孵化和扶持一批当地龙头企业。


在扶贫办的助推下,一个以扶贫产品为主的中转站模型建立起来。中转站以企业形式,集合全州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线上及线下专业打包售卖。


带着这样的思路,扶贫办找到了朱大丁。朱大丁从大二就开始开网店卖家乡黎平的茶叶了,电商经验很丰富。


2019年11月,在扶贫办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凯里市互联网众创产业园,一家由朱大丁、黔东南电商协会、黔东南州最大的蔬菜供应商等4个主体联合发力的企业应运而生,这就是“真的有货”。



“真的有货”运营采取公司+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通过发动社员(农户)去种农副产品,公司保底销售解决市场端的问题,平台上线上+线下(公司订购)两条线,帮黔货出山。


“公司以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的模式,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货卖得好了,农户更有动力种植,产品产量、质量更优,反过来也有利于公司前端销售。”据朱大丁介绍,截至目前,公司供应链已对接农户5000多户,其中不乏建档立卡贫困户。“真的有货”还会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各种植基地做快递发货等培训,帮农户节约成本,真正体现电商平台便捷、快速的优势。



孵化是第一步,消费扶贫也在帮“黔货出山”。


今年5月,扶贫办又找到了朱大丁,“杭州有电子消费券活动,我们想把这个活动和消费扶贫结合起来,网上卖扶贫产品。”


双方一拍即合,朱大丁和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不到一个星期,网店“寻黔记”就“出生”了。



“来了来了,第一个订单来了,是大米,施秉大米!”5月1日0点,“寻黔记”卖出第一件商品。在之后的一周内,“寻黔记”总成交金额达300多万元。


今年以来,“真的有货”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8月,“真的有货”还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助力“黔货出山”。


在凯里市互联网众创产业园里,更多这样的企业还在孵化中成长。“感谢杭州对口帮扶,让我们走上了快车道。”朱大丁说。



一个小镇

成为梦想起航的地方


一早,在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梦巢小镇,章大哥来到位于城市客厅二楼的办公室,把物品展架、打光灯、手机支架等直播必需品就位,然后和仓库的同事对接好当天要直播的产品,仔细地过了一遍流程,登录直播平台,准备开始直播。



也就是在这里,章大哥和记者细细说起了自主创业的梦想。


现在的这一切对于章大哥并不容易,因为他是一位二级残疾人。


2019年,宣恩县残联找到他,告诉他有西湖区企业要在这里投资,有一个自主创业做电商的机会,愿不愿意。“当时我就同意了。”


而在此之前,由于残疾的原因,章大哥换了多个职业,一直收入不高,要靠残疾人补贴过日子。


在残联和扶贫办的帮助下,章大哥的网店上线了,主要销售贡茶、土豆等当地特产。有了稳定的货源和销路,章大哥的收益还不错,他推荐了8个残疾人朋友一起创业。他们成立公司,并且成为了宣恩县双创产业基地梦巢小镇第一批孵化的企业之一。


章大哥说,他的成功要归功于梦巢小镇。



2018年底,在西湖区的牵线搭桥下,浙江颐高集团和宣恩县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了梦巢小镇,围绕宣恩土苗侗少数民族文化落地打造的综合产业项目,计划打造以文创、旅游、网红、农村电商为核心的双创基地,服务宣恩发展。


目前,小镇首个子项目城市客厅已经投入使用,建成了网红直播间、创客空间、文创基地、电商孵化基地等平台。


小镇针对小微企业和残疾人、妇女、致富带头人三类人群做企业孵化,有优先入驻权。于是今年初,包括章大哥、花椒姐卢云在内的一批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将办公场所和直播室一起搬进小镇城市客厅,小镇为这些有电商业务的企业提供场所、提供电商直播等相关技术、电商培训及产品产业链的相关设计。



“我们选择了有领导力、凝聚力的人,发掘他们,以一带多,让三类人群首先实现脱贫致富,然后带动更多的人。”西湖区挂职干部裘凯说。


在扶贫办的帮助下,颐高集团将杭州优势的资源引入本地,大力发展本地电子商务,重点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及返乡创业团体及个人,并结合宣恩独特的富硒土地,将本地产出的富硒农产品销往全国。运营以来,已发展培训当地电商人才300余人次,孵化企业15家,创造产值3000万元。




记者手记:


山路弯弯,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山路弯弯也愁人。交通闭塞,特色农产品只能自产自销。


好在西湖区的优势产业——电商来了!


互联网带给偏远地区更多关注、更多销量,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互联网实现脱贫致富。


然而让互联网普及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镇远县西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吕泽润说,以前下乡普及培训农户时,除了出资金购买电脑等硬件,更要出人力、出耐心,从开电脑教起。


这期间,扶贫干部做了很多:牵线搭桥、介绍经验、培育企业、培训农户……


两年里,零“电”村变身“电商村”,网点老板变成“小灵通”,优质农副产品打开了销售市场,山货无人识变成山货人人爱。还带动了农村快递业等附带产业的发展,为脱贫致富开拓了新途径,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电商的巨大潜力。







记者 | 孙月

编辑 | 王霄雳

来源 | 镇远县扶贫办  宣恩县扶贫办 凯里市扶贫办  区发改经信局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对我很重要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